
六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走到家门口,屋内一阵熟悉的粽叶清香扑面而来,门外正摆放着拆开不久的快递箱,一看纸箱外壳醒目地写着寄件地址:“湖南省溆浦县四方塘……”喔,又是海子家人寄来了粽子,一股温暖涌上了心头。
每年端午前夕,婆婆总会给我家寄来一箱压得严严实实的大四方粽,每每和家人一起剥开层层鲜嫩的粽叶,颗颗饱满的糯米粒如珍珠般在灯光下精莹剔透,沁满远方的思念与牵挂。糯米合着着我们最喜爱的八宝豆与五香肉,光看那诱人的外表,就早已令人垂涎三尺。
海子家是瑶族,按当地人习俗,端午节做粽子做法更是讲究,所选的猪肉必须相当新鲜,做粽子前日,细心的婆婆一大早就赶着去离家三里路外的集市精心挑选刚宰杀过的猪,让屠夫挨着猪大腿靠内侧的五花肉切下来,此时拿在手上的肉还有温度,这种肉质却格外新鲜嫩滑,也最适合包肉粽。
粽叶的采选在粽子制作中相当重要。瑶族人都爱喜在自家门前屋后种满箬竹,这种竹叶嫩绿肥大,包出来的粽子吃起来格外香甜。
婆婆端午节前一个月就会把粽叶采摘好,一片片洗净,放在院子晒谷坪上晒干,备着端午做粽子用。
箬竹还能驱湿气和祈福,同时配上艾篙和杨树条,用红纸一并包扎好,端午前夜插挂在庭院的门框和窗户上,据说为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程。
买回来的肉要放上八角、茴香、陈酒、炒果等腌制一个晚上,第二天再与炒香的八宝豆混合在一起制作才入味,用粽叶包扎好不留缝隙,最后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柴灶上蒸透几个小时,美味无比的五香粽便可新鲜出炉了。
凝望着眼前孩子贪婪地吃相,回想起海子曾向我提及关于粽子的往事历历在目,双眸忍不住湿润了起来。
粽子和我家还有特别的情缘。
那一年,海子初中毕业,海子成绩优异,却担心学费问题一直不愿去上高中。婆婆虽没读过什么书,却始终认为山里的娃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她最终说服了海子去上了高中,海子生活节俭,即便这样还时常饿着肚子,他也没和家人提过艰苦的事情。
这一切 ,婆婆都看在眼里。每周去学校前,婆婆总会为海子煮上一大包碱水粽带到学去,即使天气热,碱放得多,粽子也不容易坏。
海子想着法子为家里省钱,在学校食堂只吃两餐,到了吃中饭的时间 ,便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吃着婆婆做的粽子充饥。家里条件不好,粽子是没有任何馅料的,海子却吃得格外香。品学兼优的他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高三那年,县城传来了铁路招工的事情。无意中海子也得知了此消息,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广梅汕铁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顾不上家里阻拦,下定了南下工作的决心。
92年,海子第一次坐火车离开老家去了广东,出发前,婆婆特意煮了袋粽子让他在路上吃,送他上车时,火车都开出好远看不到影儿,却独自一人在站台上望了很久。
经过两年铁路培训学习,生海正式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工作特别勤奋的他,业余时间全用来专研业务。若干年后,婆婆得知海子拿到了全路火车头奖章,电话那头的她,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海子你最爱吃粽子,我一定多给你包些粽子寄过来,晚上干活别忘了吃,不要总挂念家里,我和你父亲都很好。”
海子平日里工作忙,如今作为车间主任的他,节假日几乎没有空闲,很多年都未回过老家看望父母。“妈妈,您怎么哭了?”孩子推攘着我,听着孩子的叫声,我这才从沉思中走出来,“没有没有,妈妈是吃到奶奶包的粽子,心里太开心了。”我接过孩子递过的纸巾,擦干了眼角,抚摸孩子的头:“你一定要向爸爸学习,长大和爸爸一样有出息。”
吃过晚饭,我悄悄地往海子的工作袋又多塞了个大粽子,今晚在线路上忙碌的他,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那缕粽香定会带着故乡的牵挂沿着钢轨蔓延,粽叶飘香情意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