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蓝新德与筝结缘的故事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也是中华传统音乐的文化瑰宝。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特征。
古筝几千年的发展史,也称得上是一部改革史。老一辈的古筝艺术家,为了古筝艺术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因为一次次的改进,才使得艺术发展与社会艺术文化事业的进步保持一致,由此使得古筝“不古”,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筝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逐步派生出各种不同流派,已形成的流派有:陕西派、河南派、山东派、浙江派、潮州派、客家派等。
惠州地区上世纪60年代,不要说流派,古筝的传承与演奏都是一片空白,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蓝新德先生的出现。后来涌出邱翔玲,张婷婷、唐俊、伍丽华、谢秀珍等一批后起之秀,让古筝的表演和教学在惠州发展得非常迅速,现有古筝爱好者上千人之众。
蓝新德一生与古筝结缘,这里有许多传奇的色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汉乐之乡——梅州大埔县。
其父蓝介禺,精通琴棋书画,是古筝大师罗九香琴友。青年时入读黄埔陆军学校,毕业后做愛国将军傅作义的高级参谋,在抗战、和平解放北京保护北京古城方面作出贡献。解放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战略战术教官,后调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参事。
南派古筝大师罗九香先后任天津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文革期间,罗九香作为反动学术威被打倒,并发配至老家大埔县接受劳动改造。那时,蓝新德已是个毛头小伙,身上传承父亲的音乐基因,对音乐很有天分。罗九香回乡,恰好给了蓝新德一个拜师学艺的机会。对于这个知音琴友的儿子,罗九香自然喜爱有加,用心调教。
文革后期,蓝为报考惠阳地区歌舞团,专程到广州红旗剧场,观看该团演出革命现代戏《柯山红日》。蓝连续三晚早早进入剧院,坐在离乐池最近的位置,每每演出时,他不是看台上演员的表演,而是全神贯注地把目光放在乐队几个弹拨乐手的演奏上,心里面反复揣摩,陶醉不已。
一天上午,蓝自带古筝走进惠阳地区歌舞团剧院,说是来考歌舞团的,请团长、乐队同仁接纳。他很自信,即兴弹了两首汉乐《蕉窗夜雨》、《怀古》,然后起身向各位鞠躬,在场练功的演职员热烈鼓掌。歌舞团领导对蓝说:三个文艺团队都沒有人弹古筝,汉剧团正在排练《秦香莲》,你去汉剧团更好些,叫蓝等候通知。不久蓝顺利进入汉剧团,成为团乐队一员,也就成了我的同事。
蓝在工作上我们是好搭档,在生活中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西湖之滨的翠湖歌舞厅是惠州市第一家民乐歌舞厅,蓝,张先生与我经常在那里联袂演奏。我们三人同志道合,不图名不计报酬,纯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听众来欣赏民乐之美。我们的合作表演,几乎说得上是相得益彰,精彩无比。琴弦间流淌出江南春色、北国风光,指際中漂逸着高山流水、柳絮千条,一忽儿松风轻啸,一会儿似浪涛拍岸,像巴山夜雨,如佛磬点点,时清晰时模糊,似真切,似迷幻,忽远忽近,若有若无……
惠州西湖的平湖内有座新建的画舫,是供游客和文人雅士揽湖品茶听韵的地方,蓝常应邀在那里弹古筝,周末也约我带上琵琶。一曲《平湖秋月》、《十五的月亮》,随着琴声时断时续,那月亮时隐时现,又圆又缺。平静悠揚的乐曲展现出秋月当空的画面,月光与湖水相交辉映,似有“一色湖光万倾秋”的意境。
蓝为提高艺术水平,不惜将外国大伯给他结婚买房的钱用于游学考察,多次带学生参加全国古筝研讨交流会。为实现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的梦想,他前往北京,径直拜见中国音乐学院古筝大师曹正教授,自称是南派古筝师罗九香关门弟子。罗九香生前是曹正教授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同事,过从密切,友情深厚。听到罗九香的名字,曹正教授精神不由为之一振,要蓝当场演奏。蓝有备而来,古筝一横,双手一抚一托,一曲《出水莲》宛如天籁!熟悉的曲子穿越时空而来,曹正教授深陷岁月追忆中,满脸忧伤。“听此曲,思故人”,曹正教授听出罗九香大师的神韵,转脸正告蓝:“你可以做我的研究生!””又得名师真传,蓝的古筝枝术更上一层楼。后来,蓝又被外事办请去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各国友人演奏名曲,接着又随团出访英、美各国,将中国古筝演奏风采尽情展示。
蓝的古筝演奏艺术有了长足的提高,但他心中始终不忘恩师罗九香的教诲。为表达缅怀之情,他专程前往家乡大埔恩师山上墓冢。在墓前,他点燃香烛,放下古筝,抚曲数首,尽诉衷肠,用热泪与音乐祭拜和慰籍遥远的灵魂。
2002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冯光钰出差惠州,蓝盛情邀请他到市歌舞团指导工作。当时蓝还特邀我带上琵琶,与他一起合奏三首汉乐。冯书记听完我们演奏后,非常激动地说:“有浓郁的汉乐韵味!”并挥毫评赞。整个过程广东卫视都做了跟踪采访和全面报道,后来中央电视台又转播数次。
蓝老师古筝演奏和教学多年来付出许多,培养了一批优秀古筝艺术家,如市古筝协会邱翔玲会长,钟慧桃、吴敏、邓建玲、杨丽萍等人也都是惠州古筝姣姣者。他的学生不少考入各级艺术院校,其中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个叫巫宇军的学生,他辞掉海关科长职务,跟蓝老师学古筝后,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毕业后巫宇军任教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现在已成教授,他常带领学生回惠州感恩拜谢蓝老师。
蓝自己及学生多年来荣获省市及国家级的许多奖项,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西湖丰湖书院内与张校长创办了西湖大学堂,开展国学教学和古筝教育基地,源源不断地为惠州培养艺术人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竭尽全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